南韓總統尹錫悅週二(2月25日)在憲法法院出席彈劾案庭審最後一場辯論,法官接下來將決定是否因他的短命戒嚴令而正式將他免職,預計在下月中旬宣布判決結果。若尹錫悅遭免職,必須在60天內重新舉行總統大選。
綜合韓媒報導,尹錫悅發表67分鐘的最後陳述,過程中兩度向國民道歉,稱「戒嚴是為了國家和人民,但過程中帶給國民混亂與不便,在此誠摯表示歉意」。
尹錫悅此次陳述重點主要放在說明發布戒嚴的原因,他主張去年12月3日發布緊急戒嚴並非過去那種以武力鎮壓民眾的戒嚴,而是借用戒嚴形式,告訴民眾國家目前正面臨危機。
對於國會對其涉及內亂的指控,尹錫悅表示,若真謀劃叛亂,不可能只派出280人的軍隊,強調他事前特別指示派遣少量、非武裝且經驗豐富的士兵,就是為了避免發生衝突。
至於發布戒嚴的原因,尹錫悅指控包含北韓在內的外部勢力侵犯南韓主權,與國內的反國家勢力聯手威脅國家安全。他提到近年查獲的北韓間諜案、中國無人機拍攝重要機構及半導體等重要技術洩漏至中國等案件,稱「巨大在野」領導的國會使這些案件無法確實被調查、懲罰。
尹錫悅並指,在野黨自他就任後不斷嘗試癱瘓政府權力,濫用國會職權,才是真正的「擾亂國政」。
尹錫悅也說,若他能重回崗位,將專注在進行修憲及政治改革上,希望讓憲法與政治結構更符合現今社會變化。同時,因應急遽變化的國際局勢,將更專注於外交事務上,將國內事務權限大幅轉移給總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