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報導,美國官員上週五(5月9日)透露,美方「高度確信」巴基斯坦中國大陸製殲-10戰機擊落至少兩架印度軍機,其中一架為法國製飆風(Rafale)戰機,引發全球軍事觀察人士與國防單位高度關注,並推測該場空中衝突,可能成為中國先進戰機系統性能的一次重大實戰驗證。
2名美國官員表示,該場空戰被視為中方航空技術對抗西方軍備的一次指標性事件,尤其為空對空飛彈技術的對決。美國官員指出,巴基斯坦在此次交火中疑似使用中國製霹靂-15(PL-15)空對空飛彈,但目前尚無官方確認該型飛彈是否實際發射。而此型飛彈的主要對手為歐洲MBDA公司研製的「流星」(Meteor)雷達導引飛彈。
美中歐密切分析 「空戰迷霧」下細節仍不明
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航空軍事資深研究員巴里(Douglas Barrie)表示,若該空戰確有發生,將成為中國與西方武器系統正面交鋒的關鍵案例。他指出,無論是中國、美國或歐洲,各國軍方皆高度關注此事件,包括其所使用的戰術、裝備與訓練品質等資訊。
然而,根據多位防衛專家與業界人士表示,事件仍存在高度資訊不確定性。而目前無法確認印度戰機當時是否搭載流星飛彈,也無具體資料指出飛行員的實戰經驗與訓練水準。美國軍事顧問卡倫(Byron Callan)指稱此類交火事件常籠罩在「戰爭迷霧」(fog of war)中,必須小心解讀。
PL-15性能備受關注 西方評估仍有限
霹靂-15飛彈射程與性能長期受到西方軍事圈警戒,外界普遍視其為中國擺脫蘇聯時代軍事依賴的象徵。雖部分業界人士質疑其射程是否優於流星飛彈,但也承認其性能「可能比預期更強」;巴里則推測,巴基斯坦所獲得的應是較低性能的出口版本,而非中國解放軍內部版本;一名歐洲飛彈業者指出,有照片顯示出可能是未命中目標的流星飛彈尋標器殘骸,這也代表著,雙方飛彈是否命中仍存在爭議。
美歐加快研發 應對中國飛彈威脅
為回應霹靂-15帶來的挑戰,美國正在透過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加速研發AIM-260聯合先進戰術飛彈(JATM),其超視距能力被視為與PL-15抗衡的關鍵武器;歐洲也正評估對流星飛彈進行中期升級,預計涵蓋推進與導引能力,但進展速度相對緩慢。
法國戰機製造商達梭(Dassault Aviation)對此事件拒絕評論;飛彈製造商MBDA也尚未作出回應。此一空戰事件雖尚未被官方全面證實,但已足以震撼全球軍事觀察者,並將可能對未來印太區域軍備競賽與軍事部署策略產生相當程度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