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搜尋

中國 經濟 重陷 通貨緊縮 復甦 乏力擔憂再起

中國在經歷了短暫的緩和之後於10月份再陷通縮,這凸顯出中國政府要重振內需是多麼困難。

在美國和許多已開發經濟體,抑制通膨仍是央行的一項首要任務,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在今年大部分時間裡都難以使通膨回升,這一最新證據表明,在房地產長期低迷 的情況下,中國政府迄今推出的一系列刺激措施未能提振消費者信心。

在通縮跡象再現之前,其他一些令人失望的數據也顯示中國經濟復甦勢頭減弱。 10月份出口連續第六個月下降,製造業活動意外萎縮。

一些經濟學家表示,CPI此次出現負成長顯示中國的基本需求仍疲軟,但不一定代表中國正猛地邁向大幅放緩。

中國國家統計局週四公佈,繼9月持平後,10月CPI年減0.2%,為7月以來第二次出現下降。 這遠低於中國政府設定的今年全年CPI年增3%的目標。

通膨低迷主要是由食品價格大幅下降所致,10月食品價格下跌4%,大於9月3.2%的降幅。 由於中國養豬產業受到供應過剩困擾,10月份豬肉價格較去年同期下跌30%;豬肉是中國餐桌上的一道主菜。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董莉娟表示,CPI下降是由於“10月份全國大部分地區天氣晴好,農產品供應總體充足”,加之10月份黃金周節後消費需求有所回落。

10月剔除食品和其他易波動商品價格的核心CPI年增0.6%,低於9月0.8%的漲幅。

相較之下,美國9月CPI年增3.7%,仍高於聯準會設定的2%的通膨目標。
同時,中國10月PPI年減2.6%,標誌著連續第13個月出現通貨緊縮,加劇了人們對許多工廠業主正大幅降價以爭奪市場份額的擔憂。

在今年大部分時間,通縮壓力一直困擾著中國經濟。 在取消了所有與新冠疫情有關的限制措施後,中國經濟一開始曾出現消費熱潮,但隨著房地產危機的加深,這種熱潮很快就消退。

經濟學家正在辯論中國是否面臨債務通貨緊縮陷阱的風險,即物價下跌令債務的實際價值上升,導致消費者拖欠貸款並抑制消費。

許多人認為,隨著更多刺激措施的推出,中國將避免長期通貨緊縮。

「中國的通膨率在可預見的未來似乎仍將保持低位。但我們認為中國並非即將進入通貨緊縮的漩渦,」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的經濟學家寫道。 他們指出,隨著政策支持的逐步到位,核心通膨率很可能在明年上半年恢復到1%以上。

有些人警告說,通縮壓力將持續存在,部分原因是隨著美國為首的西方經濟體加強減少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中國難以應對不斷上升的製造業產能過剩風險。

瑞穗證券亞洲(Mizuho Securities Asia)資深中國經濟學家Serena Zhou表示,中國很可能面臨長期通貨緊縮壓力,因為國內需求也許無法消化閒置產能。 她補充說,影響可能是輕微的,但會持續很長時間。 她預計,到今年年底,中國CPI漲幅將達到0.2%左右。

人們原本憧憬中國經濟活動在經歷了夏季的普遍放緩之後會重新站穩腳跟,但物價水平的下跌澆滅了這一希望。

本周公布的數據顯示10月中國出口進一步下挫,因西方國家的緊縮政策打擊了消費者對商品的需求。 10月份中國製造業、服務業和建築領域活動指標均弱於前一個月。

除了降低房貸利率和放鬆大城市購房限制之外,中國上個月還公佈了一項增發人民幣1萬億元(約合1,370億美元)國債以支持國內經濟的計劃,但許多經濟學家認為需要 採取更有力的措施來穩定成長。

相關標籤
Facebook文章評論
推薦閱讀
A white pill on a blue background
VOCO 提供您語音新聞的新選擇,同時賺取金幣、兌換商品

VOCO News 向世界傳播各種新聞,包括時事、體育、娛樂、社區新聞和專業出版物,觀眾可以通過他們的視角更好地了解世界。

Newsletter

Sign up to our newsletter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