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一個睡眠話題登上微博熱搜,那就是「晚上睡不著和熬夜有什麼區別?」許多網友表示,自己平常閉著眼睛睡不著時會非常難受, 而有時非常睏、不想熬夜卻還是很晚才睡。事實上,睡不著和熬夜確實有所區別,不過兩者都可能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如影響免疫系統、認知功能和情緒穩定性等。
綜合媒體報導,晚上睡不著通常指的是失眠,即使想要睡覺但無法入睡或保持睡眠的狀態。這可能是由於壓力、焦慮、環境因素或健康問題等引起的。而熬夜則是主動選擇晚睡或不睡,常見於工作、學習壓力、娛樂活動或生活習慣導致的。
而要想知道為什麼累了還是睡不著,就需要先瞭解睡眠機制。
大腦裡有「內穩態系統」和「晝夜節律系統」,正是這兩大系統的相互作用讓我們產生睡意。在這兩大系統中起著重要作用的分別是兩種化學物質「腺苷」和「褪黑素」。
大腦會分泌一種叫腺苷的可以引發睡意的化學物質,它是內穩態系統裡的一種重要物質。清醒的時間越長,大腦中積聚的腺苷就越多,我們就越覺得睏倦。褪黑素是在晝夜節律系統中起重要作用的物質,在我們處於黑暗環境中時開始分泌。
當白天的清醒和活動積聚足夠多的腺苷時,晚上就會開始犯睏,再加上晚上眼睛感受不到光線,視交叉上核(SCN)不再受到抑制,促使松果體釋放褪黑素,積累的腺苷和褪黑素就會給我們帶來一個美妙的睡眠。
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快速入睡?
1.睡前一個鐘內喝牛奶及泡腳。
2.把手機放在拿不到的地方!
3.下午五點以後不要喝茶和咖啡。
4.睡前不要過多劇烈活動。
5.睡前半個鐘保持平靜。
6.把壓力源和床分開,回歸原始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