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英國一項研究追蹤了43萬3000人,經歷了6年半的時間,發現夜貓子比晨型人的早逝風險高出10%。
不過,英國這項研究並未考慮到可能導致這些死亡的因素,像是酒精攝取。因此,芬蘭學者今年6月中旬在期刊《國際時間生物學》(Chronobiology International)上發布了一項研究,來探討這個問題。
芬蘭這項研究自1981年起調查了該國2萬3854名同性雙胞胎,受試者一開始需回答自己是晨型人或夜貓子,並細分程度差異。結果顯示,1成自認絕對是夜貓子、3成3自述偏向夜貓子、逾2成9自認絕對是晨型人,2成7左右則偏好早起。
37年過後,在2018年追蹤發現,共有8728人死亡,針對教育水準、飲酒、抽菸、身體質量與睡眠時數調整後,統計顯示,夜貓子比晨型人的早逝風險增近9%,這個數字與先前英國的研究結果相似,但差異「主要源自於吸菸和喝酒」。且在年齡分布上,夜貓子通常年紀較輕、接觸更多菸酒。
研究作者、芬蘭職業健康研究所研究員胡布林(Christer Hublin)指出,若想降低早逝風險,或許可從改善壞習慣下手。
而未參與研究、來自劍橋大學的時型科學家費南多(Jeevan Fernando)則表示,雖然研究結果看似合理,但也有侷限性,像是由受試者自述是晨型人或夜貓子不夠客觀,也未將毒品使用、心理健康狀態等變項納入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