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赤藻醣醇,它這幾年可真稱得上是代糖界的「頂流」了,去大商超或小便利商店的飲料冰櫃溜達一圈兒會發現,至少有一半以上的 「無糖甜飲料」都使用赤藻醣醇作為甜味劑,零卡且冰冰甜甜的誘惑,對於大多數嘴饞又怕胖的朋友們,無疑是優先選擇。 飲料圈的廣告語傳遞的訊息普遍是這樣的:赤藻醣醇,天然來源的健康甜味劑,幾乎沒有熱量負擔,不會影響血糖波動,也不易製造胃腸不適……買它!
不過,最近英國權威期刊《自然》子刊《自然·醫學》發表了一篇由美國知名醫學研究機構克里夫蘭醫學中心(Cleveland Clinic)負責的研究,表示常用的人工甜味劑赤藻醣 醇可能會加速血栓形成,增加中風和心臟病發作的風險。 這一觀點迅速引發了業界關於赤藻醣醇是否真的有危害的討論和爭議,今天就來科普一下這個「紅」了好幾年的代糖赤藻醣醇,以及我們到底該怎麼看待它。
赤藻醣醇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相較其他糖醇類其優勢有4點
以添加劑形式應用於食品的赤藻醣醇,是以葡萄糖為主要原料,利用解脂假絲酵母或叢梗孢酵母或類絲孢酵母經發酵轉化為赤藻醣醇,再透過精製等製程得到 的食品添加劑赤藻醣醇晶體產品。
不同於阿斯巴甜這類“非營養性甜味劑”,赤藻醣醇與其他糖醇類甜味劑類似,屬於“營養性甜味劑”,即食用後並非完全不提供能量。 既然不是零熱卡,為何赤藻醣醇會在各種糖醇中脫穎而出被熱捧呢? 因為它的4個優點:
低能量:僅0.21kcal/g(是蔗糖熱卡的5%),顯著低於其他糖醇類甜味劑。 木糖醇是2kcal/g(為等量蔗糖熱卡的50%)、麥芽糖醇是2.1kcal/g。
甜度高:在營養性甜味劑裡甜度較高,僅次於木糖醇和麥芽糖醇。 赤藻醣醇的甜度相當於等量蔗糖甜度的60%-80%,在口腔中可以製造溫和的冷卻效果,且沒有某些甜味劑常見的「回味」。
具有天然性:廣泛存在於天然蔬菜、水果(如甜瓜、西瓜、梨子、葡萄等)以及發酵食品(如奶酪、醬油等)中,人體耐受性較高,在攝入適量的前提下(一般 單次用量不超過35公克)不容易引發脹氣、腹瀉、噁心等消化道症狀。 它的最大非致瀉劑量明顯高於其他糖醇(以木糖醇為例,是木糖醇的2倍。即要想引發同樣的消化道症狀,需要攝入木糖醇2倍以上劑量的 赤藻醣醇)。
有益於口腔健康:赤藻醣醇無法被口腔中的細菌利用轉化,不會導致齲齒,對兒童及成年人的口腔健康都有益處。
同時,它具備了其他糖醇類甜味劑的優勢,即代謝途徑與胰島素無關,平均血糖生成指數和胰島素血症指數分別是0和2,不會引起血糖波動,對有血糖問題或診斷為 糖尿病的朋友們較為友善。
此外,既往的小規模、短期人體內研究,以及體外實驗和動物實驗的結果發現,赤藻醣醇有助於延遲胃排空和飢餓感,有助於改善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HbA1c的水平及小 血管內皮功能。 因而認為赤藻醣醇具有潛在的抗糖尿病和抗肥胖作用,是糖尿病患者的首選代糖。
赤藻醣醇的食用安全性如何?
盤點有關聯的官方訊息
1999年6月,世界糧農組織(FAO)和世界衛生組織(WHO)設立的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JECFA,對食品添加劑進行安全性評估的機構)批准將赤藻醣醇作為食用甜味劑,且 無需規定每日可接受攝取量(簡稱ADI,指一個人一生中每天可以安全食用的這種物質的量)。
1997年,赤藻醣醇獲美國FDA安全食品配料GRA認證,在美國含有赤藻醣醇的食品包裝上均允許標註「有益於牙齒健康」的標誌。
2001年後,美國FDA逐漸批准將赤藻醣醇用於各種食品中,作為甜味劑、穩定劑和增稠劑,如麵包店餡料、蛋糕和餅乾、冷凍乳製品甜點、布丁、酸奶 、口香糖、糖果以及低熱量飲料。
2003年,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批准赤藻醣醇作為食品添加劑使用是安全的,幾年後容許將赤藻醣醇用於所有食品。
目前,赤藻醣醇已通過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歐盟食品科學委員會、澳洲紐西蘭食品標準局等國際權威組織和多國監管部門的安全性評估,可作為食品添加劑應用於生產 中。
赤藻醣醇代糖飲料還能不能喝?
避免「大量喝」和「連續喝」同時發生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沒有定論,赤藻醣醇代糖飲料到底還能不能放心喝了? 我個人的答案是:可喝、適量地喝、選擇性地喝。
關於代糖、零卡糖及其食品的
幾個必須知道的注意事項
1.無糖飲料以及使用零卡代糖調味的“無糖食品”,不能減肥。
它只是幫助我們控制了來自這一瓶液體的能量攝入,而不是我們吃喝進肚的所有食品的能量。 更何況,一部分使用代糖作為甜味劑的食品飲料,本身可能就是高碳水化合物和/或高脂肪的。 使用代糖並不能從根本上扭轉它們自身能量「炸彈」的現實。
2.低熱卡或零熱卡甜味劑,不是添加糖的完美解決方案。
隨著人類對代糖使用量和年限的增加,相關研究不斷增加,代糖也被曝出越來越多令人類震驚的健康隱患或傷害。 雖然它們或許各有優劣勢,正如添加糖也有自己的優劣勢一樣,但終究無法幫助人類實現「甜味自由」。 而且,一部分代糖甚至會加劇人類的“甜癮”,讓人類更加欲罷不能,讓人類大腦對甜味越來越上癮而誘使我們進食更多的高碳水、高脂肪、高熱量食品,來滿足 大腦對閾值不斷升高的快感的需求。 從而,讓我們越來越胖。 如果使用代糖導致我們對食品更加不節制,那就只能是個BE(憂傷的結局)。
3.無糖飲料不應該成為生活中主要的「補液」途徑。
清水,是大自然賦予人類和所有生物的最寶貴的液體,我們應該珍惜和善用。 當然,在個體耐受前提下,適量的清茶、咖啡、花草茶等,也都可以作為怡情的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