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三不要、飯後三不急、睡前三不宜

健康長壽:有健康才有長壽,健康是長壽的基礎。 健康長壽一直都是人們不懈的追求與慾望。 人們若是想要遠離疾病的困擾,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其實從日常生活中進行適當地調整,或就能達到不錯的效果。


一、早起早起,幾點起床才算早

晝夜變化為自然界的根本節律,因此睡眠起居是人體最重要的生理活動。 良好的睡眠是人體身心健康重要保障,許多長壽老人的養生秘訣有一條,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夏天太陽早升,日出時間約6點多,這個時段起床較好;冬天太陽升起時間較晚,就要相對晚一點起床。 這符合生理節律。
雖說早起對身體好,但過早起床反而會對身體造成不利。 早起不是讓人「過早」起床。 過早起床與熬夜狀態相似,都可能產生睡眠剝奪症狀。

1.急性睡眠剝奪

過早起床,人體的氣血尚未有效率運作,起床後可引起頭痛、頭暈、注意力下降、煩躁等症狀。

2.長期睡眠剝奪

當過早起床養成習慣,晝夜睡眠節奏紊亂,就會導致身體免疫功能失調,大大增加消化道疾病、肥胖、心臟和腦血管疾病以及免疫學疾病等風險。
二、起床後的5個表現

早晨是一天的開始,這個時間還能幫助判斷人體是否有健康危機。 當晨起時,若符合這幾個表現,恭喜你,身體健康!

1.尿液正常

在經過一夜睡眠後,起床第一件事基本上都是去洗手間排個晨尿。 解手後,不要急著沖水,可以低頭看看自己的尿液-健康的尿液呈現淡黃色的透明液體,且沒有氣泡。 如果發現尿液顏色過深,甚至出現泡沫尿的話,很可能表示腎臟出現了異常。
2.精神充沛

睡覺是人體修復的一種方式,在經歷白天的疲勞,通常都需要好好睡上一覺來恢復精神。 對於健康人群而言,這種「養精蓄銳」的方式可以讓第二天保持神清氣爽。 但若是發現早上起來依然十分疲憊,甚至渾身無力,則可能是身體問題,例如濕氣太重,大腦缺血等。

3.大便正常

很多人晨起後,還會去解個“大號”,對於健康人群而言,腸胃動力充足,便便應該光滑且柔軟,不會有黏膩感,顏色為黃色或黃褐色。 若一旦發現顏色變白、變黑、變紅的話,可能是消化道出血問題,最好上一趟醫院檢查。

4.食慾不錯

經過一夜睡眠,人體沒有進食處於空腹狀態,一般起床後的半小時內,會有餓肚子的感覺。 但若是一些身體出現問題的人,早上不僅食慾不好,還可能會出現口臭、噁心、嘔吐等異常狀況。

5.沒有肌膚問題

在醒來之後,可以對著鏡子觀察下臉部,健康的肌膚狀態應該是光滑明亮,具有一定的光澤、紅潤感覺。 一旦身體出現問題,皮膚表情會黯淡無光,甚至會有水腫等等異常等。

三、早晨三不要、飯後三不急、睡前三不宜

(一)早晨三不要

1.早起適當“賴床”

雖然賴床不是一個好習慣,但是在早上起床後,適當的先賴一下床,其實是非常有益於身體健康和長壽的。 因為當人們在進行長時間的睡眠活動之後,身體的各個器官和組織都還處於一種緩慢運作的狀態。

這時,若是人們起床後,立刻進行各種活動,就會導致身體的各個器官和組織在刺激下急速運轉,而身體快速的代謝循環就很容易對人體的心腦血管產生嚴重損傷。

尤其是對於一些上了年紀的中老年人,或是患有三高等基礎性疾病的人來說,很容易在早上快速起床後,突發心臟和腦血管疾病。 所以,若是想要健康長壽,在起床之後最好能夠先在床上躺個幾分鐘,等身體的器官功能和組織慢慢恢復以後,再下床活動。 同時,在等待的過程中,也能適當地伸伸懶腰或是活動活動四肢,以此促進體內血液循環的恢復。

建議先在床上躺5分鐘,在床上伸個懶腰,伸展四肢關節,再慢慢坐起來。

2.早起別憋大小便

很多人在早上起床後都有憋尿的習慣,而且生活中大多數人在早上“自然醒”,並不是因為“睡飽了”,往往都是被尿憋醒的,其實,長期憋尿是 一個特別不好的習慣。

人體的尿液中雖然多半是水分,但它也夾雜了許多人體的代謝廢物和毒素,而這些物質在體內長時間的停留,不僅容易滋生大量的細菌,增加人體患上尿路感染,以及膀胱 發炎等疾病的幾率,而且在這些物質的反覆刺激之下,還有可能會對人體的膀胱、腎臟或其他器官都造成嚴重影響,進而危害人體健康。

若大便長時間待在結腸內,久而久之水分被吸收,大便變得乾燥,易引起便秘、痔瘡或肛裂等。 有便意時必須及時去上廁所,盡量養成晨起後解大小便的好習慣。

3.早起別省略早餐

隨著社會節奏的不斷加快,許多人在早上為了能夠多睡幾分鐘,往往會忽略掉吃早餐。 經過一晚的睡眠,胃部的食物已經被完全消化,因為沒有食物中和,胃酸會腐蝕胃粘膜,從而導致胃潰瘍和胃炎。 另外一上午處於空腹狀態下會利用甲狀腺和腦下垂體素等分泌激素提供動力,久而久之會引起甲狀腺和腦下垂體功能亢進。

早上吃早餐,不僅能夠為身體提供一整天的能量和營養,更重要的是,在身體經過一整晚的消耗以後,體內的各大代謝和消化器官已經處於一種「空虛」的狀態 。 北大第一醫院心臟內科及心臟中心主任霍勇2019年在直播中介紹,早餐距離上一餐的時間有十個小時左右,人體需要補充更多能量。

如果人們空腹時間比較長,會導致早晨血壓升高。 如果沒有為身體補充一些食物,人體的消化器官所分泌出的消化液,可能就會不斷地刺激消化器官粘膜,容易引發各種消化器官和代謝器官疾病,久而久之,也會對人體的健康狀況 ,甚至是壽命產生影響。 不管有多忙必須有營養豐富的早餐,可以吃一個水煮蛋加一片麵包或喝杯牛奶。

(二)飯後三不急

1.不要急著散步

老年族群中餐後低血壓的發生率很高,特別是對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帕金森氏症、心血管疾病、自主神經功能損害等老年人,更容易發生。 用餐後別急著做劇烈運動,餐後可保持坐姿或半臥位,或餐後20-30分鐘間斷進行低強度的運動。

2.不要急著睡覺

飯後犯困是正常生理現象,吃完飯後立即睡覺易導致腸胃蠕動減慢,無法使食物充分消化吸收。 尤其是反酸情況嚴重的胃食道逆流病人,飯後2小時內不要立刻平躺。

3.不要急喝茶

飯後馬上喝茶並不是好習慣。 茶中的鞣酸進入腸胃道後,會抑制胃液和腸液的分泌,容易引發消化不良。 飯後1小時後最好再喝茶較適合。

(三)睡前三不宜

1.不宜吃太多

一般推薦大家23點前入睡。 用餐時間不要遲於晚上8點,因為人們很快就會進入睡眠,腸胃的蠕動下降,攝食過多將會影響睡眠。

睡前吃宵夜,必然會造成胃腸負擔加重,其緊張工作的訊息不斷傳向大腦,致使人失眠、多夢,久而久之,易引起神經衰弱等疾病。 另外,宵夜吃太晚,必然有部分蛋白質不能被及時消化吸收,在腸道細菌的作用下,會產生有毒物質,加之睡眠時腸壁蠕動減慢,相對延長了這些物質在腸道的停留 時間,有可能促進大腸癌的發生。

2.不宜劇烈運動

人類運動後,大腦皮質非常興奮,這種興奮度,通常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漸漸平穩,所以短時間入睡會比較困難。 所以,入睡前2小時內不要運動。 有條件者,最好還是將運動時間改在白天。

3.不宜看手機

在床上使用1個多小時的手機,其發出的藍光會減少人們生成褪黑激素總數大概22%。 直接的影響便是讓人始終處於淺睡眠。
建議夜晚使用手機時,盡量調低亮度,並且控製手機使用的時間,最好別超過45分鐘。

四、晨起、飯後、睡前8個長壽小習慣

1.晨起按時排便:防便秘

一天有兩個“黃金排便時間”:一個是早上起床的“起立反射”,另一個是吃完早餐後的“胃結腸(大腸)反射”。 按時、規律的排便可以避免便秘發生。

2.晨起空腹喝杯溫水:防血栓

晨起可以喝杯溫開水,約200~300毫升,有助於維持血流通暢,防止血栓形成。

3.飯後半小時後走走:助消化

飯後可以站著或坐著休息再活動。 飯後最好休息半小時至一小時後再進行較柔和的活動或先以散步為主,循序漸進地加大運動量,並且劇烈運動前註意熱身。

4.飯後半小時靠牆站:幫助減肥

飯後也可以靠牆站會兒,有助於消化,還能減肥。 剛開始可以站5分鐘,慢慢延長時間10-15分鐘。 站立時注意穿平底鞋。

5.睡前泡腳20分鐘:幫助睡眠

睡前用溫水(40℃~45℃),泡腳15~20分鐘,可起到促進氣血運轉、舒筋活絡的作用,使腳部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 對中老年人來說,更有祛病健身的功效。 提醒:不要飯後馬上泡腳,老人泡腳時間不可太久,因為老人泡太久,容易引發出汗、心慌等症狀。 所以,老人每日睡前泡腳20分鐘為佳。

6.睡前喝幾口溫水:防血栓

人體熟睡時會流汗,造成血液中的水分減少,血液的黏稠度變高。 老人晚上喝200毫升水,可以使早晨血粘度下降,維持血流通暢,防止血栓形成。

7.睡前五指梳頭:留住秀發

睡前用雙手指梳到頭皮發紅、發熱,可疏通頭部血流,提高大腦思維和記憶能力,促進髮根營養,減少脫髮,消除大腦疲勞,早入夢鄉。 (注意:按摩頭部,還可以改善偏頭痛等症狀,每次按摩以5分鐘為宜)

8.睡前按摩足心:強腰固腎

每日臨睡前,以大拇指按摩足心,順時針方向按摩100次。 經常按摩足心能調節腎經,補益腎氣,起到強腰固腎的作用,解除肢體疲勞,達到抗衰防老、延年益壽的目的。

綜上,生活細節影響一生。 一個人如果有好的生活習慣,便有好的生活質量,所以只要你想改變,現在開始還不算晚!

相關標籤
Facebook

熱門話題

推薦閱讀
搜尋
A white pill on a blue background
VOCO 提供您語音新聞的新選擇,同時賺取金幣、兌換商品

© 2022 VOCO Media – All Rights Reserved.

A white pill on a blue background
VOCO 提供您語音新聞的新選擇,同時賺取金幣、兌換商品

VOCO News 向世界傳播各種新聞,包括時事、體育、娛樂、社區新聞和專業出版物,觀眾可以通過他們的視角更好地了解世界。

Newsletter

Sign up to our 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