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 “三分靠治 七分靠養”

《黃帝內經》中記載:「人以胃氣為本,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胃是人體的重要器官之一,其功能是儲存食物和幫助人體消化食物,以攝取 營養和能量。 正是其重要性,一旦得了胃病,就會十分麻煩,腹脹、腹痛消化不良等不適症狀接踵而來。

常言:胃病“三分靠治,七分靠養”,但怎麼養是關鍵! 不能只依靠藥物治療,藥物只是輔助作用,更要懂得如何“養”,保護好自己,避免對消化道粘膜的繼續損傷。
一、胃病有哪些表現?

在中醫理論中,脾胃是相輔相成的臟腑,內部有經絡聯繫、功能上/病理上都會相互影響,所以中醫上習慣將胃病稱之為脾胃病。 隨著醫療的發展,脾胃病的概念逐漸弱化,一般會直接稱為胃病。 脾胃虛弱的人有哪些表現?

①大便稀溏、腹瀉

脾胃主運化水濕,一些脾胃虛弱的人群,無法及時運化體內的水濕,會導致糞便稀溏,也經常容易腹瀉。

②食慾不振

脾胃功能失調的情況下,身體無法及時消化吸收攝取的食物,日常會表現為胃口差、吃得少,身體較為虛弱。

③面色萎黃

脾胃是體內氣血生化的源頭,一旦脾胃功能失調,會導致臉上沒有光澤、頭髮枯黃。

④四肢乏力

我們的四肢需要脾胃運化的水穀精微等營養來維持正常生理活動,脾胃虛弱會讓人出現四肢乏力的症狀。

二、4種食物要少吃

對於脾胃功能較差的人來說,日常要注意少吃四種食物,否則會加重自身的不適症狀。

1.粗雜糧

黑米、玉米、燕麥等均屬於粗雜糧的範疇,這些食物內有豐富的膳食纖維,以促進腸胃蠕動的作用。 但對於本身胃腸道功能不好的人來說,大量食用後容易導致胃腸道負擔加重,反而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發生。

2.部分水果

如柿子、獼猴桃、鮮棗等,柿子內有豐富的單寧成分,進入胃內後會與胃酸結合,容易生成胃結石;獼猴桃屬於寒性食物,且含有大量的果膠、維生素C,攝入 過量容易引起腹痛、腹瀉等症狀出現;鮮棗的表皮較為堅硬,對於胃黏膜有發炎、潰瘍的人來說,會加重病情。

3.蘇打餅乾

蘇打餅乾內有鹼性的碳酸氫鈉成分,進入胃部後可中和胃酸,緩解胃酸分泌過量導致的灼熱症狀。 但它無法對胃起到實質的保護作用,不建議作為正餐食用,可作為輔助加餐。

4.白粥、麵條

白粥和麵條的確是好消化的食物,不會增加腸胃負擔。 但這些食物有營養單一的問題,長期食用容易導致營養不良發生。

三、老胃病,如何正確養

對於患有胃病的人來說,日常要學會養胃,這幾件事很重要。

1.飲食應選擇易消化的

日常要避免攝取一些堅硬、粗糙、纖維多的食物,飲食上更選擇一些清淡易消化的,如麵條、牛奶、豆漿等。

2.定時定量,少量多餐

我們的胃部是有節律性的器官,所以一日三餐要注意定時定量,每餐保持在7分飽左右即可。 兩餐之間有飢餓感,可適當吃些點心來緩解。

3.避免飯前、飯後大量喝水

飯前飯後大量飲水會導致胃液被沖淡,容易讓胃部的消化功能下降,可能會造成消化不良發生。

4.保持心情舒暢

胃是情緒敏感型器官,長期處於情緒不良的狀態下,會導致脾胃功能失調,容易誘發消化不良、腹瀉、胃脹氣等發生。

5.適當運動有助養胃

適當進行運動,如散步、太極、慢跑等,可以幫助促進胃腸道蠕動,增加消化液分泌,對於改善胃腸道功能、促進新陳代謝有好處,可幫助養胃。 注意運動不要過量,保持身體微微出汗即可。

消化道黏膜具有強大的自身修復能力,因此在減少損傷因素的情況下,胃病可以透過休養來促進胃部的康復。 在這個過程中,更重要的是學習和掌握正確的養胃方法,並且堅持不懈地實踐,這樣才能使胃得到有效的恢復。

相關標籤
Facebook

熱門話題

推薦閱讀
搜尋
A white pill on a blue background
VOCO 提供您語音新聞的新選擇,同時賺取金幣、兌換商品

© 2022 VOCO Media – All Rights Reserved.

A white pill on a blue background
VOCO 提供您語音新聞的新選擇,同時賺取金幣、兌換商品

VOCO News 向世界傳播各種新聞,包括時事、體育、娛樂、社區新聞和專業出版物,觀眾可以通過他們的視角更好地了解世界。

Newsletter

Sign up to our 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