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大腦看成一片田地,腦血管就是灌溉溝渠,大腦需要腦血管中血液的灌注和供養。 當腦血管出現病變時,大腦就會出現損傷。 腦中風,俗稱腦中風,是一種因腦部血管病變引發的腦組織損傷疾病。
腦中風分為出血性中風和缺血性中風。 腦部血管既可能發生破裂,也可能發生阻塞。 當腦部血管發生破裂時,就會引發出血性中風,最常見的就是腦出血;當腦部血管發生阻塞時,就會引發缺血性中風,最常見的就是腦梗塞。

腦中風中具有「五高」的特點,即高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對家庭和社會帶來比較高的經濟負擔。 腦中風的主要臨床症狀包括肢體癱瘓、言語困難、吞嚥困難、飲水嗆咳、口角歪斜等。 由於血管損傷部位不同,患者的臨床表現也是多樣化的。
腦中風大部分是缺血性中風,腦組織因缺血出現壞死。 只要發病5分鐘,腦組織就會出現不可逆的傷害。 隨著時間的延遲,每延誤一分鐘就會有190萬個神經元壞死,所以要快速治療。 因此,對腦中風患者來說,時間就是生命。
如何快速辨識腦中風? 一定要牢記「BE FAST」口訣:「B」即平衡(Balance),指平衡或協調能力的突然喪失,患者常常覺得走路不穩,向身體一側偏 斜;「E」即眼睛(Eyes),指突發的視物困難,常表現為看東西一個變兩個,或者所見的範圍縮小;「F」即面部(Face),指突發的面部 不對稱,口角歪斜,俗稱「面癱」;「A」即手臂(Arms),指手臂突然無力或麻木,通常出現在身體一側;「S」即語言(Speech),指突發的言語困難; 「T」即時間(Time),指若短時間內出現上述症狀的任何一種,很可能是發生了腦中風。
腦中風的救治效果具有極強的時間依賴性,尤其是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的治療,時間窗很窄。 因此,一旦發現疑似腦中風患者,應立即送往有救治能力的醫院,由專業醫師迅速評估病情,並進行規範化治療。
如何救治腦中風患者呢? 腦中風的治療可以分為三大階段。 第一階段是進行急救處理,大部分是在急診室完成的。 第二階段是在神經科病房的急性期治療,治療目的一方面是要給予病人急性期治療,另一方面也要進行全面檢查,找到病人發生中風的病因,然後根據病因給予病人更精準的治療 ,預防卒中二次發作。 第三階段是復健治療和長期治療預防復發,即急性期患者出院後治療。 患者出院並不意味著腦中風治療就結束了,腦中風的治療是一個長期過程,患者需要長期口服藥物,預防中風復發。 “及早診和及時接受腦卒中治療是至關重要的,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腦卒中帶來的損害並提高康復的機會。”
腦中風重在預防。 來自世界卒中組織的數據顯示,大眾了解卒中發生的各種危險因素並透過身體力行主動預防,90%的卒中是可以避免的。 腦中風的危險因子分為可控危險因子及不可控危險因子。 可控制危險因子包括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吸菸、缺乏運動、不良飲食習慣、肥胖等,不可控制危險因子包括年齡、性別、民族及種族。
了解腦中風的高風險因素並進行篩檢和管理,可降低腦中風風險。 定期測量血壓、血糖和血脂水平,戒菸、維持適當的體重、定期進行心臟健康檢查,並維持健康的飲食習慣和適度運動,都是預防腦中風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