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在洗完澡後,都習慣用棉花棒清理耳朵,然而台灣輔大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生胡皓淳近日就在臉書(Facebook)粉絲專頁上表示,用棉花棒或掏耳棒深挖耳朵,很有可能誤傷耳朵,應避免這樣的行為。
不過胡皓淳也指出,過多的耳垢藏於耳中,很有可能形成栓塞,不只會影響聽力,也有可能引發難耐的搔癢感。因此,若想避免耳垢栓塞,胡皓淳建議要適度得進行外耳道清潔,也就是使用溫水和軟布或棉球,輕輕擦拭外耳道的最外側,取代棉花直皆伸入耳洞的行為。
此外,平常也要避免讓耳朵長期受到外來水分的刺激或暴露於空氣汙染中,必要時可穿戴耳塞或耳罩,減少外物進入耳朵,就能降低耳垢形成的風險。胡皓淳還表示,應定期接受耳朵檢查,尤其是有家族史或曾有耳垢問題的民眾。
然而,由耳道中的皮脂和分泌物構成的耳垢也不是只有負面影響,事實上,耳垢還有保護耳朵免受灰塵和細菌侵害的功效,因此胡皓淳也強調,應避免過度清潔,像是不要在沒有醫生的建議之下,自行使用耳道清潔劑,以免導致耳朵的自然潤滑和防護機制遭到破壞。
延伸閱讀|一口堅果半口油? 吃堅果的關鍵在於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