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一部人工智慧(AI)法案自週四(8月1日)開始在歐盟(EU)正式生效,專家指出,這項旨在規範AI科技開發和應用,確保該科技使用的安全性及透明度的法案, 影響力實際上不只歐盟,而是適用於在歐盟有任何業務或影響組織或個人,包括美國的多家科技大廠。
美國財經媒體 CNBC 報導,歐盟的AI法案極具里程碑意義,被認為為整個歐盟的人工智慧制定了全面、統一的監管框架,是「世界上首個此類法案」,並得到了歐盟所有成員國、立法者和歐盟委員會的最終批准,並在本週四正式上路。
根據規定,違反歐盟人工智慧法的公司可能被處以 3500 萬歐元或其全球年收入 7%,至 750 萬歐元或全球年收入1.5% 的罰款。這一罰款力道高於歐洲嚴格的數位隱私法(GDPR)高達 2000 萬歐元或全球年營業額 4% 的罰款。
法案上路後可能會影響多個企業,無論是開發AI系統或是使用AI的企業,都將依法基於風險來監管AI,也就是說,將依據企業對AI不同程度及方式的應用,以及其對社會造成的風險程度而受到不同程度的監管。
被列為「高風險」的AI系統的包括自動駕駛汽車、醫療設備、貸款決策系統、教育評分和遠端生物識別系統。除此之外,部分領域也被認為是「不可接受的AI應用,包括「社會評分系統」等。
在該法案生效後,美國多家科技大廠都將受到影響,包括近期深入AI開發的微軟(Microsoft)、Google、亞馬遜(Amazon)、蘋果(Apple)、Meta等,這些科技公司無疑會受到極大的限制。
出於法律監管方面的考慮,Meta已限制了其AI模型在歐洲的可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