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計畫於9月3日訪問蒙古國,這將是他自國際刑事法院(ICC)於2023年對其發出逮捕令後,首次訪問ICC成員國。儘管面臨被拘捕的風險,普京仍選擇這一時間點訪問蒙古國;另一邊的蒙古國領導人則不惜破壞與西方國家關係也要接待普京。兩國背後的地緣政治意圖和象徵意義不容忽視。
俄羅斯:普京9月3日訪問蒙古國
根據克里姆林宮聲明,普京應蒙古國總統呼日勒蘇赫(Khurelsukh Ukhnaa)之邀,「參加在哈拉哈拉河(Khalkhin Gol River)紀念蘇聯和蒙古軍隊共同戰勝日本軍國主義85週年紀念活動」。
接待普京 蒙古國恐損害與第三鄰國關係
普京上一次訪問蒙古是在2019年。國際局勢今非昔比,如今俄羅斯深陷烏克蘭戰爭,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社會對其強烈批評,普京的訪問可能引發一系列後果。對於蒙古國而言,這次訪問將是一場公關挑戰,可能損害其與美國等「第三鄰國」政策夥伴的關係,這些國家對蒙古保持外交獨立至關重要。
據悉,「第三鄰國」(Third Neighbor)是蒙古國在冷戰後提出的外交理念。在地理上,蒙古國是內陸小國,只有兩個鄰國——中國和俄羅斯,故希望和第三鄰國廣結善緣以為制衡。而在其安全構想中,「第三鄰國」一般指西方國家或國際組織。某些國家和組織也試圖利用此概念達到遏制中國的目的。
訪問蒙古國 普京企圖打破國際孤立
普京選擇此時訪問蒙古,或許意在打破其國際孤立局面,向外界展示他仍擁有國際盟友。對於一位以強硬形象示人的領袖而言,在如此象徵性的場合與蒙古領導人站在一起,無疑能增強其國內外的政治影響力。
值得關注的是,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已經先後證實,北韓已向俄羅斯提供武器以對抗烏克蘭,而中國所生產的工具機、半導體和其他生產武器的關鍵零組件,也正在幫助俄羅斯全面重建該國的國防能力。
有鑒於蒙古國特殊地理位置,外界猜測擁有通往俄羅斯陸路交通路線的蒙古,可能在此事上扮演關鍵角色,不過目前尚無證據來證實這一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