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自本週二(10月22日)舉辦為期三天的2024金磚國家(BRICS)峰會。這次峰會被視為在俄烏戰爭爆發後,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企圖重返國際舞台的一次機會。《新聞周刊》報導,專家們對於這次峰會的成效各有見解。
此次峰會吸引了來自俄羅斯、中國、印度、伊朗、埃及、埃塞俄比亞、巴西、南非和阿聯酋的高層代表團參與。土耳其這個北約盟國雖然不是金磚成員國,但也派遣了代表團出席,其他參與的國家還包括沙烏地阿拉伯、塞爾維亞和委內瑞拉等。此外,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也出席了峰會。
盧奇亞諾夫:俄羅斯國際影響力的成功展示
俄羅斯外交和國防政策協會會長盧奇亞諾夫(Fyodor Lukyanov)指出,這次峰會對克里姆林宮來說無疑是一大成功。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這是規模最大的國際活動,有超過20個國家的領袖參與,顯示俄羅斯仍能在國際舞台上吸引重要國家的注意。他表示,金磚國家逐漸從模糊的組織轉變為活躍的國家聯盟,這反映出全球正在從西方為中心向多極世界轉型。
阿列克薩申科:僅是象徵性成功
俄羅斯前副財政部長阿列克薩申科(Sergey Aleksashenko)則持中立看法,他認為普京雖成功聚集眾多領袖,突顯西方孤立俄羅斯的努力未能完全成功,但在具體成果上,峰會表現乏善可陳。他指出,普京未能在反美、反西方政策上取得實質支持,也未能在建立替代金融系統上取得突破,峰會的成功更多是象徵性的。
米洛夫:金磚內部分歧影響深遠
俄羅斯前副能源部長、經濟學家及反對派政治家米洛夫(Vladimir Milov)則批評金磚國家內部分歧重重。金磚開發銀行自2023年起因應次級制裁風險,暫停對俄羅斯新項目融資,顯示即使在金磚內部,對俄羅斯的支持也並非一致。此外,各成員國之間仍存在貿易和經濟爭端,難以形成統一的市場和金融體系,這使得普京的多極化願景難以實現。
弗拉迪斯拉夫:外交與媒體的象徵性勝利
莫斯科後工業研究中心主任弗拉迪斯拉夫(Vladislav Inozemtsev)則認為,從媒體戰略的角度來看,這次峰會成功展現了俄羅斯仍具全球影響力。20多國領袖能在俄羅斯這一「戰犯」國家聚首,本身就具有很強的象徵效果。與會領袖的雙邊會談,特別是普京與阿聯酋總統之間的會面,顯示出普京正努力鞏固俄羅斯在中東和其他新興市場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