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搜尋

伊朗首次直接攻擊以色列 兩國如何從盟友變死敵?

伊朗國旗

伊朗 為報復4月1日駐敘利亞使館遇襲,13日深夜首度直接攻擊以色列領土,發射超過300枚飛彈和無人機,但幾乎全數被攔截,不過仍進一步加劇中東緊張局勢。兩國究竟是怎麼從堅定盟友變成不共戴天的死敵?

延伸閱讀|紐時:納坦雅胡通話拜登後 取消報復攻擊伊朗

《法新社》報導,以色列1948年建國後,與伊朗關係密切。伊朗成為繼土耳其之後第二個承認這個猶太國家的穆斯林國家;以色列則成為當時伊朗國王巴勒維(Mohammad Reza Pahlavi)領導下的盟友。

直到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巴勒維被推翻,何梅尼(Ruhollah Khomeini)成為最高領袖,逆轉原先親西方、世俗化的伊朗王國,取而代之的是由伊斯蘭教教義主導,且希望擴大中東地區話語權的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何梅尼認為,以色列是非法占領耶路撒冷及巴勒斯坦土地,決定廢除前王國與以色列簽訂的所有協議,結束兩國友好關係。

不過,伊朗與以色列的關係並非立刻變成敵對,1980年至1988年兩伊戰爭期間,以色列仍軍援伊朗1500枚飛彈,幫助何梅尼對抗伊拉克強人海珊(Saddam Hussein);但從1980年,伊朗也開始支持被多國列為恐怖組織的「巴勒斯坦伊斯蘭聖戰組織」(Palestinian Islamic Jihad)對抗以色列。

1982年,以色列以掃蕩巴勒斯坦組織為由,往北進攻黎巴嫩,引爆第五次以阿戰爭(又稱黎巴嫩戰爭),以軍短暫占領首都貝魯特。伊朗革命衛隊隨後支持激進武裝組織「真主黨」(Hezbollah),該組織至今仍盤踞在黎巴嫩南部,不時騷擾以色列。

雖然在伊朗境內,仍存在與以色列恢復友好的聲音,但何梅尼在1989年去世後,繼任的最高領袖哈米尼(Ali Khamenei)依然維持對以色列強硬的態度,讓兩國敵對關係至今難解。

相關標籤
Facebook文章評論
推薦閱讀
A white pill on a blue background
VOCO 提供您語音新聞的新選擇,同時賺取金幣、兌換商品

VOCO News 向世界傳播各種新聞,包括時事、體育、娛樂、社區新聞和專業出版物,觀眾可以通過他們的視角更好地了解世界。

Newsletter

Sign up to our newsletter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