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花蓮近海週三(4月3日)上午發生芮氏規模7.2 地震,截至週四(4日)上午7點,全台累計9死、1038傷,還有96人受困和48人失聯。國際媒體除了即時報導災情外,也關注地震對於半導體產業的影響。
《紐約時報》以「台灣25年來最強地震造成數百人受傷」為標題報導災情,並提及台灣經歷1999年近2500人死亡的921大地震後,持續革新地震預防和因應措施,2022年更通過新的建築規範,以強化建物結構安全。
當年,立法院通過修正《建築法》第77條之1,新增原有合法建築物構造安全不符現行規定,經評估檢查應改善者,將強制要求改善及補強,確保民眾居住安全。
A powerful 7.4-magnitude earthquake that rocked Taiwan during the morning commute on Wednesday was the strongest quake to hit the island in 25 years. Here’s what we know about the earthquake and its aftermath. https://t.co/FJ92vzNfah
— The New York Times (@nytimes) April 3, 2024
《美聯社》報導指出,這次地震造成的經濟損失尚待評估,但台灣是生產全球最先進電腦晶片及其他高科技產品的龍頭,而這類產品極易受到地震影響。震後部分區域停電,可能導致供應鏈中斷和財務損失。
《路透社》也引述分析師說法指出,由於發生地震後,台積電、聯電等晶片製造商為疏散員工和檢查設備,曾部分暫停運作,影響到一些晶片產出,這樣一來可能會擾亂亞洲半導體供應鏈。
《彭博社》報導,台灣發生25年來最強烈的地震,「一些全球頂尖晶片廠商的生產中斷」,有可能對科技業和全球經濟造成負面影響。報導提到,台灣在生產先進晶片方面扮演關鍵角色,而這類晶片正是人工智慧(AI)、智慧型手機、電動車等科技的基礎,因此影響規模可能很大。
Taiwan’s chip industry restarted operations and emergency personnel worked to help injured and trapped citizens as the island begins to recover from its worst earthquake in 25 years https://t.co/wfszOKMmX6
— Bloomberg (@business) April 4, 2024
對此,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表示,基於台積公司在地震應變和災害預防上擁有豐富經驗與能力,並定期進行安全演習以確保萬全準備。在週三地震發生後僅10小時內,晶圓廠設備的復原率已超過 70%,新建的晶圓廠(如晶圓十八廠)的復原率更已超過 80%。雖然部分廠區的少數設備受損並影響部分產線生產,主要機台包含所有極紫外(EUV)微影設備皆無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