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CNBC:台灣能源短缺將衝擊全球半導體供應鏈

台灣
台灣

台灣是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重要樞紐,特別是在晶圓製造方面,擁有台積電(TSMC)等世界領先的企業,而在此背景下,台灣面臨能源短缺,已是不爭的事實,就連全球AI晶片龍頭輝達(NVIDIA)創辦人黃仁勳受訪時都直言不諱地提到,「台灣面臨電力限度的挑戰」。

根據美國財經媒體 CNBC 引述專家的說法指出,台灣超過97%的能源需求依賴進口,主要是煤和天然氣,因此台灣在能源供應上禁不起任何干擾。

根據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的一份報告顯示,全球半導體製造業市場規模到2030年將翻倍成長,預計將消耗237太瓦時(TWh)的電力。同一報告指出,台積電等台灣半導體製造業電力消耗量2021年至2030年間將增加236%。

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全球能源中心高級研究員韋伯斯特(Joseph Webster)分析指出,台灣的電力短缺可能有礙全球半導體市場發展,電力供應的干擾恐將波及全球產業。

韋伯斯特指出,電力短缺主要是由於台灣電費過低,導致需求上升並引發供應不足。儘管台灣最近對工業大戶調高了15%的電價,但住宅用電價格保持不變。工業占台灣2023年消耗電力的55%以上,半導體業者需要穩定可靠的電力供應。若因供應受限而被迫頻繁限電,半導體公司將受到嚴重影響,進而拖慢晶片製造速度且拉高全球半導體價格。

韋伯斯特指出:「全球電力業對AI資料中心的電力需求的速度和規模感到驚訝。」他同時點名台灣未來的電力消耗面臨「極大的不確定性」。要滿足台灣的能源需求,將是一項艱鉅的任務。

中華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陳中舜也在接受 CNBC 訪問時指出,台灣正面臨供電短缺,供電品質和可靠度有惡化之虞,「恐將構成半導體業營運風險」。

陳中舜認為,由於土地限制、政策過於浮誇卻僵化,以及對於因應能源短缺的理解和能力不足,台灣始終難以實現能源基礎建設的目標。

晶片大廠輝達持續對台灣擴大投資,黃仁勳上週在台灣受訪時表態,除了要招募千名工程師、更積極找合適的地點,希望能建立台灣總部。不過令他擔憂的是,「AI超級電腦」需要足夠的電力,台灣面臨電力限度,將會是挑戰。

黃仁勳向記者坦言,「我們在台灣需要更多電力,尤其AI超級電腦必須設置在電力充沛的地方,由此可見,電力限度當然會是個挑戰,但我們會把超級電腦放在對的地方。」

換句話說,台灣若要發展AI及研發中心,首先需要穩定的電力供應,更不用說像AI超級電腦這樣高耗能的設備,甚至硬體的「散熱、冷卻」也需要大量的電力。然而,這並非台灣獨有的問題,全球各地的工廠設立也面臨著「電力競爭」的挑戰。

緯穎董事長洪麗寗坦言,對於任何科技製造廠而言,除了要找合適的辦公空間、增加最大的利用,還要思考電力使用效益。洪麗寗表示,這個地方是否有資源來支持生意,都是每一間公司的考量,同時也是努力尋找的關鍵,如何把電力做得更省、測試做到最好最快,「一切都要如質、如期,然後才能如夢。」

相關標籤
Facebook文章評論
推薦閱讀
搜尋
A white pill on a blue background
VOCO 提供您語音新聞的新選擇,同時賺取金幣、兌換商品

© 2022 VOCO Media – All Rights Reserved.

A white pill on a blue background
VOCO 提供您語音新聞的新選擇,同時賺取金幣、兌換商品

VOCO News 向世界傳播各種新聞,包括時事、體育、娛樂、社區新聞和專業出版物,觀眾可以通過他們的視角更好地了解世界。

Newsletter

Sign up to our newsl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