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週一(2月10日)正式簽署行政命令,宣布對所有進口鋼鐵與鋁材全面課徵 25% 關稅,且不再給予任何國家豁免。新關稅措施將於 3 月 4 日正式生效,涉及加拿大、墨西哥、歐盟、日本、南韓等主要鋼鋁供應國。而在這場貿易政策調整下,誰才是最大贏家?誰又成了最大輸家?
贏家:美國本土鋼鋁業者
毫無疑問,美國本土的鋼鋁產業是這項政策的最大受益者。根據官方數據,美國鋼鐵進口量在過去 10 年內已減少 35%,去年雖小幅增長 2.5%,但整體趨勢仍呈現下滑。
川普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簽署行政命令時表示:「今天,我將簡化鋼和鋁的關稅。就25%,沒有例外或豁免。」美國白宮貿易顧問納瓦洛(Peter Navarro)表示:「鋼鋁關稅 2.0 將終結外國傾銷,提升美國國內產量,確保美國在鋼鋁產業上的主導地位。」
然而,商品定價顧問公司CRU分析師坎貝爾(James Campbell)指出,雖然短期內美國鋼鋁企業可能受惠,但長期而言,高關稅可能導致美國製造業生產成本上升,反而影響美國國內需求。
川普關稅政策下 輸家是誰?
加拿大與墨西哥
加拿大與墨西哥是美國進口鋼鋁的兩大來源國,長期享有關稅豁免與配額待遇。然而,川普新政策將這兩國的數百萬噸鋼鋁進口產品恢復至 25% 的關稅水準,嚴重削弱其競爭力。
墨西哥政府已對此表達「嚴重關切」,而加拿大鋼鐵協會則呼籲政府與美方展開緊急談判,以避免貿易衝突升級。
歐盟、日本與南韓
過去,歐盟、南韓與日本與美國達成關稅配額協議,允許部分進口鋼鐵享有免稅待遇,但現在這些國家出口美國的所有鋼鋁產品將恢復 25% 關稅,影響龐大。
其中,南韓每年享有 263 萬公噸的免稅配額、日本則有 125 萬公噸。南韓貿易部已公開表示正密切關注美國政策變化,並將與美方交涉,力爭保住出口額度。
歐盟方面,歐盟執委會已表態將採取反制措施,可能對美國農產品、科技產品課徵報復性關稅,雙方貿易摩擦升溫的風險大增。
台灣是意外贏家?
台灣自 2018 年起 即被川普政府納入 鋼鋁關稅 25% 課徵範圍,且多年來未能成功爭取配額豁免。然而,這次新政策將全球所有國家的鋼鋁產品稅率統一為 25%,意味著台灣的競爭劣勢反而消失。